以下是电子环压仪的使用规程介绍,涵盖从准备到操作、维护的全流程规范,旨在确保测量精度与设备安全:
一、开机前检查与准备工作
1.环境适配性确认
将仪器放置于平稳无振动的工作台,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。确保实验室温湿度符合说明书要求(通常为常温常湿条件),防止极*环境影响传感器稳定性。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设备标称值匹配,必要时使用稳压电源插座。
2.样品预处理标准化
待测材料需裁切成标准尺寸的圆环试样,边缘光滑无毛刺。对于纸张、纸板等柔性材料,应在恒温恒湿箱中平衡水分至少24小时,消除吸湿膨胀导致的误差。金属或硬质复合材料试样需清洁表面油污,避免杂质干扰接触面传导。
3.传感器归零校准
开启设备后等待预热完成提示,执行空载状态下的自动调零程序。部分机型支持手动微调功能,此时应遵循“轻触即止”原则,防止过度调整损坏精密元件。可重复加载-卸载小砝码验证初始零点稳定性。
1.夹具安装与对中调节
根据试样厚度选择适配的上下压盘组件,采用定位销固定确保同轴度。通过目视观察+激光对中仪辅助调整,使上下压头严格对准试样中心轴线。对于异形试样,可选用定制化夹具并重新校准基准面。
2.参数设置与预加载测试
在触控屏输入试验速度、最大载荷限值及保持时间等关键参数。建议先进行低速率预压缩试验,观察力值曲线是否存在异常突变点,据此优化回程控制策略。设置紧急制动阈值以防突发过载。
3.正式加压与数据采集
启动电机驱动丝杠匀速下行,实时监控力值显示器变化趋势。当达到预设压力点时,系统将自动维持恒定载荷并开始计时蠕变测试。注意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变形量数据,特别关注屈服平台区域的细微波动特征。整个过程避免人为干预机械运动轨迹。
4.卸样与复位保护
试验结束后等待压盘全复位后再取出试样,严禁强行拉扯卡滞部件。若遇紧急情况需立即按下红色急停按钮,待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操作。每次更换试样前务必清除碎屑残留,防止落入导轨影响后续测量精度。
三、电子环压仪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
1.原始曲线解析方法
导出完整的应力-应变曲线图,重点标注弹性区斜率、塑性变形起始点及极限强度拐点。利用软件内置算法自动计算环压强度、能量吸收值等指标,同时人工复核特征点坐标是否符合材料力学理论模型。对于各向异性材料,需多方向重复测试取平均值。
2.误差修正与可比性校验
定期用标准块规进行示值误差校准,建立温度补偿系数表用于非标准环境下的数据修正。对比历史测试数据时,确保相同批次试样的处理工艺一致性,必要时增加平行试验组数以提高统计置信度。异常离散点应追溯操作日志排查干扰因素。
四、电子环压仪日常维护要点
1.机械传动保养
每月向滚珠丝杠副注入专用润滑脂,导轨表面涂抹二硫化钼喷剂减少摩擦磨损。检查联轴器弹性元件老化程度,及时更换出现裂纹的橡胶件。每年拆解一次减速机箱,清洗更换齿轮油并调整侧隙间隙。
2.电气系统巡检
每季度检测电源线绝缘电阻值,清理电控柜内积尘防止短路风险。校准位移传感器线性度时采用激光干涉仪作为基准源,确保闭环控制系统反馈信号的准确性。备份重要参数集散控制系统的配置参数,防止误操作导致程序丢失。
3.安全防护强化措施
保持防护罩完好无损,禁止拆除任何安全联锁装置。培训操作人员掌握急救处理方法,配备护目镜、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。建立设备运行日志制度,详细记录每次维护保养内容及发现的问题点。
